懷孕後期怎麼知道要生了?一次看懂分娩四階段

好文分享

「我肚子開始痛,是要生了嗎?還是宮縮在練習?」
懷孕到了後期,身體傳來的每一個訊號都讓人緊張又期待,尤其是第一次當媽媽,常常搞不清楚什麼是「真的要生了」。

本篇文章,將帶妳一次了解分娩的四個階段——從潛伏期的第一道宮縮、活躍期的節奏建立,到寶寶誕生與產後恢復,每一段都有妳和寶寶共同努力的痕跡。

同時,我們也會說明 如何判斷產兆是否啟動、什麼時候該去醫院、以及 Doula 可以如何陪伴妳安心迎接新生命。讓妳不再手足無措,而是踏實又有力量地走過生產旅程。

 

分娩開始前:妳真的「要生了」嗎?

很多媽媽一有宮縮就想衝去醫院,其實,不一定已經進入真正的產程

以下是簡單的判斷方式:

產兆 症狀 說明 我應該做什麼
可能的產兆 背痛

類似經痛
數次的少量排便
築巢本能 (精神異常充沛)

發生在懷孕晚期

子宮熱身

有些感覺是時有時無

持續幾天至幾個星期

正常生活、想吃就吃、想睡就睡,放鬆迎接寶寶。

Call doula

前分娩產兆 症狀: 非漸進式子宮收縮

落紅或黏液塞子從陰道掉出
滲漏羊水(入院)

說明:幾小時甚至幾天

子宮頸開始變的軟而薄

準備開始擴張

很長很辛苦,但本身醫療幫不上,得靠兩人處理
明確的產兆 症狀: 漸進子宮收縮

(越來越規律、密集、強烈)

511
羊水大量湧出

子宮頸開始擴張 入院

深呼吸應對

溫心提醒:

不確定是否進入產程時,先記錄宮縮頻率與強度。

妳的支持者可以陪妳一起觀察,幫妳穩住情緒,也提醒:妳不是一個人面對。

 

第一產程:從未開 → 開到 10 公分

這是子宮頸逐步擴張、正式進入產程的階段,分為階段:潛伏期、活躍期與轉移期。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徵與節奏,理解這些變化能幫助妳更安心地迎接寶寶的到來。

潛伏期(Early labor)

  • 子宮頸從未開到約 4~6 公分。
  • 宮縮尚不穩定,可能忽強忽弱,但已開始建立節奏。
  • 有些人幾小時內進入下一階段,有些人則可能經歷數天。
  • 此時媽媽常會感到不確定、疲憊,或開始焦慮是否該進醫院。

產婦保持正常生活,生產隊友適時提醒用深呼吸,幫她按摩背部或準備熱敷。給她空間放鬆,提醒她妳就在旁邊支持

活躍期(Active labor)

  • 宮縮越來越強、密集、規律。子宮頸持續擴張6 ~ 8 公分。
  • 下背或腹痛越明顯。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。
  • 宮縮時不能好好說一句話,只能單字回答。
  • 希望有人陪,不再微笑,顯得焦慮。
  • 慢慢移動至醫院。

生產隊友可協助產婦在內診時提醒放鬆、深呼吸,宮縮時找到3R(放鬆、節奏、儀式),不宮縮時,協助換姿勢或提醒休息、放鬆、按摩、熱敷。

轉移期(Transition labor)

  • 子宮頸從 8 公分-全開 10 公分,宮縮又長又強,間隔很短。
  • 大多閉眼休息、不再注意外界環境。 
  • 可能會噁心或嘔吐,直腸有壓力,會過早想用力。
  • 產婦可能出現強烈不適與情緒波動,如疲倦、易怒、焦躁、拒絕互動或感到失控與害怕。 
  • 以口語或動作表示無法應付,例如:想要剖腹產、打人、搥牆等。

轉移期最需要的是節奏與陪伴:提醒產婦把注意力放在宮縮的力量、用深長呼吸穩定自己,想像寶寶正在靠近,並在宮縮間隙好好休息、放鬆與信任身體。

 

第二產程:從子宮頸全開寶寶出生

當子宮頸全開(10 公分),並不代表立刻用力。這階段是有節奏、有層次,因為此時的產婦需要空間與覺察來迎接寶寶的誕生。

  • 強烈、頻繁的宮縮與下腹壓力感
  • 幾乎無法控制地出力,直腸區有明顯壓迫
  • 每次宮縮間感到極度耗竭與疲憊
  • 胎兒逐漸下降,有時「出現又縮回」的情況(著冠與排臨交錯)
  • 寶寶出生後,產婦常感受到釋放與深刻的喜悅

生產隊友可協助產婦放鬆骨盆、變換姿勢、適時用力,並透過語言鼓勵與熱敷,支持她順利迎接寶寶誕生。

 

第三產程: 寶寶出生胎盤娩出

即使寶寶已經出生,產婦的身體仍有最後一個重要任務:排出胎盤

  • 順其自然,不催促:胎盤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 5–30 分鐘內自然娩出,除非出現緊急狀況,否則不建議干預。
  • 持續觀察媽媽身心:注意出血量、子宮收縮與產婦的情緒反應,例如發抖、疲憊或興奮交錯。
  • 早期肌膚接觸與哺乳:促進催產素分泌,幫助胎盤娩出,也有助於親子連結。

當寶寶出生後,伴侶與 Doula 可以協助創造溫暖安靜的環境,幫助產婦保暖補水、建立肌膚接觸或哺乳,並以溫柔肯定的陪伴,支持她慢慢走入「成為媽媽」的身心整合時刻

 

第四產程:胎盤娩出後 2~4 小時

雖然寶寶已經出生,媽媽的旅程還沒結束。這段時間是身體恢復、建立親子連結的關鍵時刻。
這是一段「重新連線」的過渡期,讓產婦與寶寶、伴侶、自己都有機會慢慢回到彼此的節奏。

  • 子宮持續收縮,幫助止血與恢復
  • 醫療團隊觀察出血量與子宮狀況
  • 若有撕裂,會陰縫合與護理
  • 常見發冷、發抖、生理性顫抖
  • 情緒百感交集(喜悅、疲憊、恍惚)
  • 有時會沉默、流淚或話多,皆屬正常賀爾蒙反應

伴侶與Doula 在第四產程中守護空間、接住情緒、促進親子連結,陪伴產婦從「生完」轉化為「成為母親」的溫柔誕生時刻。

 

Q&A

Q1:怎麼知道自己真的要生了?

 A: 明確產兆會出現有規律、越來越強的宮縮,休息後不會緩解,且可能伴隨下腹壓力與腰痠。前分娩產兆則多半不規律,改變姿勢就會緩解。

Q2:宮縮多久一次才表示快生了?什麼時候該去醫院?
A:當宮縮頻率達到每 5~10 分鐘一次、每次持續 45~60 秒以上,並持續一小時以上,就是建議前往醫院的時機。

Q3:分娩會經歷哪些階段?每個階段要多久?
A:分娩分為四階段:第一產程(開宮口)、第二產程(寶寶出生)、第三產程(胎盤娩出)、第四產程(產後2~4小時恢復期)。每人時間不同,第一產程可能數小時到十多小時不等。

Q4:為什麼生完後還會發抖或感到恍神?
A:生產後身體賀爾蒙劇烈變化,加上體力消耗與情緒釋放,常會出現發抖、流淚或沉默等生理與心理反應,屬正常現象。

Q5:生產時伴侶或 Doula 可以做什麼?
A:從記錄宮縮、提供按摩與支持,到陪伴情緒與溝通醫療,伴侶與 Doula 是媽媽在產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。

 

有人懂妳的眼神,有人接住妳的情緒,也有人在關鍵時刻提醒妳:妳做得到。
不論何時,妳最愛的家人或是 Doula,都會在妳身邊,守住妳的節奏與選擇。

歡迎參加 I would孕產支持【安心守護方案】、【陪好陪滿方案】或【產後開心陪育方案】讓妳在每一階段,都不孤單。

 

 

 

 參考資料來源

  • Simkin P., Rohs K. The Birth Partner, 5th ed.
  • Simkin P., et al. Pregnancy, Childbirth, and the Newborn, 4th ed.
  • Klaus M. et al. The Doula Book, 3rd ed.
  • DONA International|Doula Training Manual

 

𢑥整:芳榆|瑜伽老師、Doula

最新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