妳的選擇,不該在倉促中做出
「醫生說要催生,我能說不嗎?」「護士說現在要打無痛,我還來不及想就點頭了……」這些話,是許多媽媽在產後回想時的遺憾。她們並不是抗拒醫療,而是希望自己能夠理解清楚再做選擇。
在生產過程中,妳擁有一項重要的基本權利——知情同意(Informed Consent)。這不只是簽署一張同意書,而是一段對話與理解的過程。本文將帶妳認識知情同意的核心精神,並教妳使用國際 Doula 專業組識,常用的 B.R.A.I.N. 決策工具,幫助自己在關鍵時刻做出安心又負責的選擇。
什麼是知情同意?
DONA 協會怎麼定義 Informed Consent?
根據國際知名 Doula 協會 DONA International 指出:
「知情同意是一項尊重孕產者身體與意願的基本原則,應該包含完整說明、選擇空間與自由意志。只有當孕產者真正了解且有機會選擇時,這才是同意。」
DONA 也明確說明,拒絕(Refusal)同樣是知情選擇的一部分。醫療建議不該是單向命令,而是一場尊重的對話。
使用 B.R.A.I.N.:讓妳安心決定的五步驟
B.R.A.I.N. 是國際 Doula 圈推廣的五步決策法。當醫護提出建議時,妳可以這樣問自己:
-
B:Benefits(好處)
這樣做有什麼好處?可以幫助我或寶寶什麼?
-
R:Risks(風險)
會有什麼風險或副作用?有什麼要注意的?
-
A:Alternatives(替代方案)
有其他方式可以選嗎?我可以選擇先觀察嗎?
-
I:Intuition(直覺)
我聽到這個建議時,感覺怎麼樣?有哪裡不安嗎?
-
N:Nothing(不做)
如果我現在不做,會有危險?可以晚一點再決定嗎?
這個簡單的工具可以幫助妳冷靜釐清資訊,避免倉促或被動地「照做」。
什麼「不是」知情同意?
知情同意不是指妳在產程中對醫療處置或程序的「全部接受」,也不是「默默配合就算同意」。
以下這些情況可能不符合完整的知情同意原則,值得妳留意:
1️.資訊說明不足
處置前未清楚說明目的、風險、流程與可選擇方案,例如僅以「我們都這樣做」簡化帶過。
2️.操作未預先徵詢同意
在非緊急情況下,若未先取得當事人理解與同意即進行操作,恐影響信任與尊重。
3️.讓人無法思考的壓力性語言
語氣急促、強調風險卻未提供選擇,讓孕婦感到緊張、難以冷靜思考,例如:「現在不做就會出事」。
4️.只提供單一方案、未提及替代
例如建議剖腹產,但未說明是否可以觀察等待或試行其他非侵入性方法。
5️.未詢問感受,僅要求「配合」
如孕婦提出擔憂時未被接納,或被說「大家都這樣」而忽略個別需求。
在非緊急情況下,妳可以溫和地提出:「我可以了解多一點嗎?」「這個建議有其他方式嗎?」
知情同意不是反對醫療,而是希望在了解後共同做出最安心的決定。
面對任何醫療建議,妳都可以問什麼?幫助妳釐清醫療建議的提問清單
面對任何醫療建議,妳都可以問:
- 這項處置的目的是什麼?
- 有哪些風險或副作用?
- 處理的方式會是什麼?會不會痛?
- 有沒有其他方式達到相同目的?
- 如果我先不做,會發生什麼事?
- 這是建議還是規定?我可以選擇嗎?
這些提問可以幫助妳更了解選項,做出自信的決定。
完成知情同意後,妳會得到什麼好處?
完成知情同意後,不只是法律或程序的保障,更重要的是它會帶來實際上的心理與生理好處:
- ✅ 更高的生產滿意度與自信感
- ✅ 更少的醫療後悔經驗與產後焦慮
- ✅ 與伴侶、醫療團隊的合作更順暢
- ✅ 增加對自己身體的信任感與控制感
研究指出,當媽媽參與決策過程時,對生產經驗的評價會明顯提升,也較少出現創傷性回憶或失落感(Green et al., 2015)。
愛娪的陪伴觀點:妳值得一場被理解的生產
以下是來自愛娪 Doula 團隊的真實陪伴片段,幫助妳感受知情同意在實際產房中如何發揮力量:
案例一|39週媽媽面對催生建議時的提問練習 在家訪時,Doula 和媽媽模擬醫師可能提出的建議:「胎兒看起來比實際週數大一周,可能要安排催生喔。」
Doula 引導媽媽用 BRAIN 工具練習說: 「我可以了解一下催生的風險跟目前觀察指標嗎?如果等一兩天會有風險嗎?有沒有其他方式自然刺激產程啟動?」
最後,媽媽選擇延後 2 天,搭配活動與球上運動,自然啟動產程。
案例二|伴侶陪產時的轉化對話 進入產房時,醫護人員建議媽媽立刻打無痛,但媽媽正在用瑜伽球前傾調整呼吸。
爸爸一開始想立刻答應醫師建議,被 Doula 溫柔引導:「你們可以一起決定,要不要再給她一點時間,看看她現在的感覺。」
這句話讓爸爸放慢節奏,也讓媽媽用自己的節奏進入下一階段。
在愛娪的 Doula 陪伴服務中,我們陪媽媽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發問、釐清想法,讓妳知道:
- 妳的聲音可以出現在產房
- 妳有能力針對自己身體做出決定
- 妳不是被動等待醫囑,而是積極參與生命的誕生
我們相信,真正溫柔的生產,是從「知情」開始的。
生產過程常見Q&A
Q1:我怕問問題會讓醫生不開心,怎麼辦?
A:提問不是質疑,而是希望更了解。妳可以溫和地說:「我可以再了解多一點嗎?」這樣更有助於溝通。
Q2:緊急情況下也會跟我溝通嗎?
A: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,醫療團隊通常會簡要說明處置的原因與目標,幫助妳與伴侶了解實際狀況,安心配合。
Q3:伴侶或 Doula 能幫我做決定嗎?
A:他們不能替妳做最終決定,但可以陪妳一起釐清資訊與感受,支持妳做出自己的選擇。
Q4:醫生建議某些處置時,我可以先問清楚再決定嗎?
A:可以。妳有權了解建議的原因與替代選項,再和醫療團隊一起找出最適合妳的方式。
Q5:如果我緊張得不知道怎麼問?
A:妳可以這樣開口:「我還不太確定,可以再解釋一下嗎?」或「我想再想一想。」這是妳的身體,妳有權利多了解後再決定。
Q6:伴侶或 Doula 可以幫我開口嗎?
A:可以。他們能幫妳整理問題、重述需求,成為妳的聲音與後盾。但最終的選擇權,永遠屬於妳。當妳有信任的人在旁邊,會更有力量。
記得,妳有權知道、選擇,這是通往安心生產的第一步。
當妳知道自己有選擇權,當妳能說出「我想先知道多一點」,
妳就已經不是「被安排的產婦」,而是擁有主導權的媽媽。
如果妳也在準備面對新生生活,歡迎歡迎參加 I would孕產支持【安心守護方案】、【陪好陪滿方案】或【產後開心陪育方案】
參考資料
DONA International (2020). Birth Doula Scope of Practice
WHO (2018). Intrapartum Care for a Positive Childbirth Experience
Allyse et al. (2025). Just-in-Time Consent Model, Hastings Center Report
Center for Reproductive Rights (2025). Legal Threats to Autonomy and Consent
彙整:Annie|瑜伽老師、Doula